EN
查看详情
上一个 下一个
返回列表

南京中海方山印

 南京方山,在六朝博物馆馆长看来,是难得的“天造一半人造一半”的融洽宜居之地。方山形似印,地脉的底蕴和时代的先声,在这里酝酿为时间和空间的宝藏,妥帖地安放南京人骨子里的森居理想生活。


李益中:“希望我们的样板间是有骨有肉,有生活痕迹的,它引导一种生活方式,也会考虑到家人的生活状态,为居住者提供灵与肉都能够栖息的地方。


“人该怎样生活”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,而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。陈嘉映在《何为良好生活》副题中以“行之于途而应于心”,点出历练之人生更趋向遵从本心。


当城市向上发展,低密度的社区提供的院落、天地与自由感,无疑更具吸引力。从平层延伸至地下空间的“底墅”,是项目对既往产品的大胆突破,生活半径由此向下延伸,一层安放生活,一层安放理想。


从艺术感的楼梯向下,我们所期待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,可以感觉到文化在流淌、看到主人的修为以及对中西生活方式开放而包容的态度。


整个地下空间疏朗开放,南向的玻璃天窗带来充足的自然采光,天窗下尽可展示个人收藏,时间的变化则让光幻化出自由之舞。


当留声机响起,音乐萦绕,在完全敞开的空间里碰撞、回旋,只叫人感慨家与理想的样子如此接近。


木饰面营造的舒适惬意之外,拉丝古铜、皮革、大理石也很好地点缀出了一种海派的精致感;体块鲜明的素色墙面兼顾了影视厅背景墙的功能,并以弧线切分嵌入一架壁炉,点染冬日的阵阵暖意。


又比如,一副江南园林的白描线稿上,青绿色勾勒了了海派家具的形式语言;家具也往往在现代形体中融入了复古元素,一把天鹅绒饰面的美式休闲椅,致敬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设计。


结合建筑结构,设计师特意在平铺直叙中加入了颇有复古感的拱形天花,把梁柱所隐藏的天花全部释放出来,再结合灯光设计,营造通透的空间感。


“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它冬夏与春秋,我很喜欢首诗,现代人工作很繁忙,回到家里,它就是一片港湾,一个庇护所,一个躲避世间纷扰的地方,也是安放小我与大我的空间,”设计师说。


如今建造者所关注的,已不单单是造房子,“家”所承载的生活才是这个不确定时代中,给人安定与温暖力量之所在。


“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居住的味道来适合主人的身份,因此空间的格局和成色上是兼收并蓄、海纳百川的,可以是东方的,也是西方的,是历史的,也是当代的,“设计师说。


这也就有了生活层开放而自由的格局,空间的相互穿透让每个人恰到好处地体验当下。


黑白灰的大基调下,穿插东方感的赭石色与山水绿,以内敛的色彩表达,凝聚物我之间的对话。


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,更意在追求更自由的生活美学,于是,有了画室,书房,有了家庭和社交的穿插,有了居住者理想精神的投射。


宸,屋宇也,古指帝王居所,在方山的文化语境中,归复为内心对居住本质的探索。原本四室的卧房被设计师大胆做了减法,所谓客随主便,主人的舒适惬意才是家所应诠释的核心所在。


于是,主卧的边界得以延展出一个敞阔的私享卫浴空间,现代感兼备,细节上处处用心,以拼花地板与灯饰营造出浓浓的复古质感。


壁炉中的红色火焰照暖居室的夜晚,摇曳的橘色烛光撩拨着人们的心弦。

一台古典优雅的留声机是内心深处怀旧情结在现实中的复刻影印。


“当代的空间架构里有东方的陈设,有西方家具的点缀,还有很当代的物品,样板间展现的不是远离生活的空洞之美,它非常有烟火气,还原了家的日常面貌和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。”


项目名称 | 南京中海方山印·底复样板间

项目地点 | 南京·江宁区

甲方单位 | 中海中海地产

设计面积 | 245㎡

硬装设计 | 李益中空间设计

设计总监 | 李益中

设计团队 | 范宜华、刘晓红、彭乐、李俊丽、贲丽蓉、刘妙威、陈楚跃

项目摄影 | 朱海、ingallery